• <video id="9aqbx"></video>
    <b id="9aqbx"><address id="9aqbx"></address></b>
    1. <video id="9aqbx"></video>

        <source id="9aqbx"></source>
      1. <source id="9aqbx"></source>
        <b id="9aqbx"></b>
        <table id="9aqbx"></table>

        城市概況

          

          調兵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原名鐵法市,1982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市,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北臨昌圖縣,東臨鐵嶺縣,西、南與法庫縣接壤。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下轄曉南、曉明、大明3個建制鎮,兀術街、調兵山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總人口23萬,城鎮化率87.1%。

          調兵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7000年前,先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紅山文化留下了清晰印跡。相傳800多年前,金國元帥兀術在此操練兵馬,調兵譴將,揮師中原,調兵山因此得名,后又擄來北宋徽、欽二帝囚禁于此,留下“點將臺”“鎖龍井”遺址。境內兀術古城毓秀典雅,明月禪寺氣勢宏偉,國家AAAA級景區——蒸汽機車博物館是蒸汽機車影視拍攝的重要基地,《建國大業》《鐵道英雄》《鋼鐵意志》等100余部影片在此取景拍攝。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調兵山是一座山川秀麗的城市。大自然賦予的山水靈氣,穿越歷史千年的滄桑,滋養了一代代調兵山人。城市西部森林茂密,山巒起伏,猶如“天然氧吧”。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全年空氣優良率90%以上,是東北地區首個晉升“國家園林城市”的縣級市。游泳館、體育館、文體中心、三級甲等醫院等公共設施齊全,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等國字號榮譽成為調兵山閃亮的城市名片。

          調兵山是一座交通便捷的城市。調兵山處于北緯42.5度,屬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600毫米,是世界公認的農作物黃金種植帶。南距大連、北距哈爾濱、西到山海關、東到延吉均500公里,處于東北城市群的中心點。距沈陽70公里,距營口港320公里,到桃仙機場80分鐘車程、高鐵站30分鐘車程。境內15條鐵路專用線與東北鐵路干線相連,沈環線、新梨線、新三線三條重要公路縱橫交錯,城西高速口距市中心8公里,城南高速口即將建成通車,是遼寧省鐵路、公路密度最大的縣級市之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調兵山成為遼北重要的交通樞紐、輻射周邊地區的重要物資集散地。

          調兵山是一座資源富聚的城市。全市已探明礦藏10余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全國500強企業——鐵法能源公司座落于此,年產原煤2300萬噸。煤層氣儲量98億立方米,煤矸石存量3900萬噸,境內建有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煤矸石發電、15萬千瓦的風力發電企業,被譽為煤電能源之城。優質建筑石材——青石儲量數十億立方米,硅灰石儲量5000萬噸,鉀長石儲量2000萬噸,溫泉、礦泉水等資源也非常豐富,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調兵山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占地面積26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為全省兩家其中之一,中國大唐、國投集團、京糧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先后在這里落戶,嘉冠石化、小王子食品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其中30萬噸燃料乙醇是新一輪東北振興以來,國家在東北布局的首批重大項目之一。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結合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實際需要,構建了“三大兩特一精”產業體系,“大能源、大健康、大文旅、特色智能裝備制造、特色新型材料和精品農業”六大產業集群日益發展壯大,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探索出了一條由依托煤向延伸煤、超越煤突圍重生的發展路徑。

          調兵山是一座海納百川的城市。1958年建礦以來,一批批創業者陸續開進礦區;1982年建市以來,更有四面八方精英紛至沓來;1998年開展招商引資以來,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企業在調兵山落戶。據初步統計,來自域外的調兵山人已占據總人口一半以上,共有漢、滿、蒙、回等23個民族匯聚于此,他們賦予了調兵山極強的包容性。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主動簡化辦事程序,實施“項目管家”制度,推行容缺受理、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點對點保姆式服務,將企業注冊時限縮短至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

        歷史沿革

          調兵山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在這里可以找到印記,7000年前的先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境內已探明的歷史文物、文化遺址涵蓋新石器、夏、商、周、唐、宋、遼、金、元、明、清等不同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調兵山文化”。

          據史料考證,調兵山轄地唐屬燕州、遼屬黃龍府隸上京、金屬會州、清至中華民國屬鐵嶺法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法庫門撫民廳,調兵山、大明等村鎮劃入法庫廳管轄。法庫廳共分30個社,調兵山為安全社首村,轄17個村,大明安碑為安慶社首村,轄12個村。宣統二年(1910年)年法庫廳改30個社為一城十鄉,調兵山為東一鄉,仍為鄉會所在地,大明安碑村為東二鄉,鄉會所在地為柏家溝。民國二年(1913年),根據當時政府統一規劃各縣地方官廳組織令,法庫改廳為縣。此后,調兵山和大明等地一直為法庫縣所轄。大青、曉明等地則始終為鐵嶺縣的轄區。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中共遼吉一地委曾在此設置“鐵法縣”。1949年建國后,調兵山市東南部區域劃為鐵嶺縣管轄,西北部區域劃為法庫縣管轄。1981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劃鐵嶺縣、法庫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設市,因鄰近鐵嶺市和法庫縣而得名鐵法市。1984年6月30日,鐵法市改為鐵嶺市鐵法區。1986年9月恢復鐵法市建制。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調兵山市。

          調兵山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古時境內有“刁山”和“蹕山”,統稱“刁蹕山”,后諧音改稱“調兵山”。二是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滅遼,謀攻北宋,金國元帥完顏宗弼、兀術曾在此屯兵操練、調兵遣將,后在民國三年(1914年)出版的《法庫縣志》中記載“金兀術曾駐兵于此,山坡壘跡猶存”。此后,古人將金兀術調兵點將的山峰稱為“調兵山”,以此紀念金兀術的卓越戰功和赫赫威名。

        行政區劃

          調兵山位于遼寧省北部,隸屬鐵嶺市。東、南與鐵嶺縣接壤,西、北與法庫縣為鄰,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轄曉南、大明、曉明3個鎮和兀術街、調兵山2個街道,共有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  

        兀術街道 社區11個 振興社區、晨安社區、康泰社區、平安社區、宏大社區、西山社區、站前社區、苗圃社區、兩千平社區、調兵溝社區、小康社區
        村3個 南嶺村、兀術街村、施荒地村
        調兵山街道 社區7個 溯源社區、大隆社區、曙光社區、電廠社區、晨光社區、紅房社區、城南社區
        村3個 尚三家子村、東調兵山村、調兵山村
        大明鎮 社區2個 明東社區、明西社區
        村9個 太平山村、團結村、顧家房村、小青村、小冮村、大明村、創業村、沙后所村、大冮村
        曉明鎮 社區2個 建設社區、小青社區
        村9個 前腰堡村、大孤榆樹村、娘娘廟村、前后屯村、萬家房身村、夏家樓村、新鄧家村興隆村、小明安碑村
        曉南鎮 社區3個 東升社區、春曉社區、中華路社區
        村10個 高力溝村、項荒地村、劉景荒地村、前孤山子、鎖龍溝村、張莊村、望山屯村、宋荒地村、泉眼溝村、四家子村

        自然地理

          調兵山處于北緯42.5度,屬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600毫米,是世界公認的農作物黃金種植帶。全境地處遼河洪積、沖積平原,整體地貌呈壺形,屬低山丘陵平原,地勢南北走向,西高東低,境內可利用土地面積為64.7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4.9%。境內河道屬遼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7304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84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820萬立方米。全境已探明礦藏達10余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現可開采儲量7.4億噸。全國500強企業鐵法能源公司坐落于此,年產原煤2300萬噸。煤層氣儲量98億立方米,煤矸石存量3900萬噸,建有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煤矸石發電、15萬千瓦的風力發電企業,被譽為煤電能源之城。優質建筑石材青石儲量數十億立方米,硅灰石儲量5000萬噸,鉀長石儲量2000萬噸,溫泉、礦泉水等資源儲量豐富,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人口狀況

          調兵山總人口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9萬人,農村人口2.8萬人。全市有漢、蒙古、回等28個民族,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4%。

        城市建設

          調兵山市,屬于遼寧省,是一座美麗、祥和的縣級市。位于遼寧省北部,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是一座美麗的園林城市。其獨特的地貌、豐富的煤礦鐵路專用線、全球各地基本淘汰卻在本地所使用的蒸汽機車使得調兵山市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旅游者。2021年底,調兵山市建成區面積共18.95平方公里。

          城市道路:城市干道網形成以南北干道為主,東西向聯系為輔的“三縱四橫”道路格局,市區主要街路有32條,總長度為143.46公里,柏油路面達100%?!叭v”即調兵山大街、中央大街、工人大街。調兵山大街為交通性干道;中央大街為城市主軸線,是生活性干道;工人大街為交通性干道,目前已成為新梨公路過境路段?!八臋M”即沈環線、調隆路、調興路、北山街路。其中沈環線為106省道,東至鐵嶺市,西通法庫縣。

          園林綠化:調兵山市已經連續多年在全省的綠葉杯評比中名列前茅,于2001年晉升為省級園林城。2006年,申報創建國家園林城市。2008年,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成為東北地區首個晉升國家園林城市的縣級市。2021年底,調兵山市建成區面積為18.95平方公里,人口為19.5萬人;綠化覆蓋率為42.48%;公園綠地面積為169.8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71平方米。

          供水:調兵山市城市供水日供水能力為8萬立方米,實際日供水量6.1萬立方米左右。截止2021年底,供水用戶達88446戶,供水人口在18.6萬人。

          供暖:城市供暖企業主要有兩家,供暖總面積938.98萬平,(實供面積759.19萬平)。分別為:調兵山市潤鑫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現有換熱站55座,區域鍋爐房2座,在網面積903.98萬平,實供面積約729.19萬平,民用供暖73145戶,商業供暖3326戶,公用供暖795戶,總戶數77275戶。市區內供暖主要有煤矸石發電公司和鐵煤熱電廠兩座熱源中心,年耗熱值約361萬吉焦,消耗煤炭2.4萬噸。一級網管線長度28.3公里,二級管網長度124.8公里。晨安物業供暖公司,供暖在網面積35萬平方米,實供面積30萬平。負責8個小區、2所學校、1個農貿市場的供暖?,F有換熱站4座。供暖車間1座。

          供氣:城市供氣分兩個系統,即鐵煤集團煤氣公司系統和奧德集團系統。鐵煤集團煤氣公司目前年總抽采能力可達6800萬立方米(純量)。其中地下開采,年抽采量約為5852萬立方米(純量)左右。地上開采,年抽采量約955萬立方米(純量)左右。2021年煤層氣總銷售量(指41%濃度煤層氣年利用量)4044萬立方米,主要負責供應集團職工、鐵嶺城市居民用氣及工業用氣。奧德集團煤氣供應來源于鐵煤集團煤氣公司,2022年7月,煤層氣總銷售量達569萬立方米。主要負責供應調兵山市政居民用氣。

          污水處理廠:城市現有兩座污水處理廠,即調兵山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和調兵山市城南污水處理廠。調兵山市城市污水處理廠總建筑面積2775平方米、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噸,截止2017年底,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5萬噸,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新建調兵山市城南污水處理廠總建筑面積3150.4平方米,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噸,截止2021年5月27日,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2萬噸,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

          垃圾處理:截止2021年底,市環衛辦公室主要負責全市265萬平方米路面的清潔保潔任務。公廁清掏和垃圾清運的具體作業,城市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調兵山市現有垃圾場一座,位于調兵山市曉南鎮高力溝村西楊家溝,總占地面積18.6公頃。調兵山市現有生活垃圾轉運站三座,位于大明鎮(顧家房村)、曉明鎮(夏家樓村)、曉南鎮(劉景荒地村),總占地面積為1500㎡,建筑面積500㎡。日處理能力25噸。

        科教文衛

          [文化]調兵山市依托基礎文化設施,積極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工作亮點紛呈、成果豐碩。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組織開展了積極健康、生動活潑、內容豐富的城鄉文化活動,文化藝術節活動已成為群眾參與最廣泛、活動內容最豐富的文化品牌。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科學健身、全民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斷加強學校體育項目規范化管理,切實提高業余訓練水平和運動成績。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持續推動村屯、社區書屋建設,全市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書屋實現全覆蓋,設施設備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進村入戶完成“村村通”直播衛星覆蓋工程,全市數字化改造全部完成,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

          文化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蒸汽機車博物館成功申報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積極培育特色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夯實經濟基礎,形成了蒸汽機車影視城、蒸汽機車旅游專線和蒸汽機車陳列館等產業鏈,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全市有市級圖書館1個,市級文化館1個,鎮街級文化站5個,村級文化室34個,社區文化室25個,文化產業經營網點95家,其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22家,歌舞娛樂場所35家,書刊經營場所15家,音像制品出租、出售4家,電子游戲場所3家,印刷廠12家,電子出版物1家,健身房4家。

          [教育]調兵山市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任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持續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平,積極落實基礎教育“十四五”重要部署,大力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不斷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實際行動促進教育事業的優質發展。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6所,公辦直屬幼兒園2所,小學11所,初中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教師學校1所、素質教育實踐學校1所。

          共有在職教職工2298人,在校學生15044名,其中小學生7163名,初中學生4119名,高中學生3407名,中職學生355名。

          共有幼兒園57所,其中市直屬實驗幼兒園2所,學校附屬幼兒園12所,民辦幼兒園42所。共有民辦教育機構36家,其中學科類4家,非學科類32家。

          [衛生]2021年我市醫療市場取得了極大發展壯大,現在發展到有醫療衛生機構189個,其中綜合醫院4家,一家大型國有三甲醫院(鐵煤集團總醫院),一家二甲醫院(市人民醫院),兩家一級醫院(德隆醫院(一級)、圣誠醫院(一級),??漆t院2家(友誼精神衛生醫院、王視眼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2家,門診部3個,個體診所108家,村衛生室42家,鐵能集團各礦衛生保健站7家。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429張,其中鐵煤集團總醫院1030張,調兵山市人民醫院130張,德隆醫院20張,圣誠醫院30張,精神衛生醫院69張,王視眼科醫院2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張。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94張(人口:206058人),(鐵嶺市規劃配置指標4.9張,省規劃配置指標6.10張),社會辦醫院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16張 (鐵嶺市規劃配置指標1.2張,省規劃配置指標1.5張)。

          

          調兵山歷史悠久、積淀深厚,新石器時期紅山文化在這里可以找到印記,7000年前的先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境內已探明的歷史文物、文化遺址涵蓋新石器、夏、商、周、唐、宋、遼、金、元、明、清等不同時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調兵山文化”。

          據史料考證,調兵山轄地唐屬燕州、遼屬黃龍府隸上京、金屬會州、清至中華民國屬鐵嶺法庫。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法庫門撫民廳,調兵山、大明等村鎮劃入法庫廳管轄。法庫廳共分30個社,調兵山為安全社首村,轄17個村,大明安碑為安慶社首村,轄12個村。宣統二年(1910年)年法庫廳改30個社為一城十鄉,調兵山為東一鄉,仍為鄉會所在地,大明安碑村為東二鄉,鄉會所在地為柏家溝。民國二年(1913年),根據當時政府統一規劃各縣地方官廳組織令,法庫改廳為縣。此后,調兵山和大明等地一直為法庫縣所轄。大青、曉明等地則始終為鐵嶺縣的轄區。1946年7月至1947年7月,中共遼吉一地委曾在此設置“鐵法縣”。1949年建國后,調兵山市東南部區域劃為鐵嶺縣管轄,西北部區域劃為法庫縣管轄。1981年9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劃鐵嶺縣、法庫縣的各一部分行政區域設市,因鄰近鐵嶺市和法庫縣而得名鐵法市。1984年6月30日,鐵法市改為鐵嶺市鐵法區。1986年9月恢復鐵法市建制。2002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更名為調兵山市。

          調兵山地名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因古時境內有“刁山”和“蹕山”,統稱“刁蹕山”,后諧音改稱“調兵山”。二是金天會三年(1125年),金軍滅遼,謀攻北宋,金國元帥完顏宗弼、兀術曾在此屯兵操練、調兵遣將,后在民國三年(1914年)出版的《法庫縣志》中記載“金兀術曾駐兵于此,山坡壘跡猶存”。此后,古人將金兀術調兵點將的山峰稱為“調兵山”,以此紀念金兀術的卓越戰功和赫赫威名。

          調兵山是一座因煤而建、依煤而興的資源型城市。原名鐵法市,1982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縣級市,2002年9月正式更名為調兵山市。北臨昌圖縣,東臨鐵嶺縣,西、南與法庫縣接壤。區域面積263平方公里,下轄曉南、曉明、大明3個建制鎮,兀術街、調兵山2個街道辦事處,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總人口23萬,城鎮化率87.1%。

          調兵山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早在7000年前,先人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紅山文化留下了清晰印跡。相傳800多年前,金國元帥兀術在此操練兵馬,調兵譴將,揮師中原,調兵山因此得名,后又擄來北宋徽、欽二帝囚禁于此,留下“點將臺”“鎖龍井”遺址。境內兀術古城毓秀典雅,明月禪寺氣勢宏偉,國家AAAA級景區——蒸汽機車博物館是蒸汽機車影視拍攝的重要基地,《建國大業》《鐵道英雄》《鋼鐵意志》等100余部影片在此取景拍攝。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這片神奇的土地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調兵山是一座山川秀麗的城市。大自然賦予的山水靈氣,穿越歷史千年的滄桑,滋養了一代代調兵山人。城市西部森林茂密,山巒起伏,猶如“天然氧吧”。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全年空氣優良率90%以上,是東北地區首個晉升“國家園林城市”的縣級市。游泳館、體育館、文體中心、三級甲等醫院等公共設施齊全,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市、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等國字號榮譽成為調兵山閃亮的城市名片。

          調兵山是一座交通便捷的城市。調兵山處于北緯42.5度,屬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600毫米,是世界公認的農作物黃金種植帶。南距大連、北距哈爾濱、西到山海關、東到延吉均500公里,處于東北城市群的中心點。距沈陽70公里,距營口港320公里,到桃仙機場80分鐘車程、高鐵站30分鐘車程。境內15條鐵路專用線與東北鐵路干線相連,沈環線、新梨線、新三線三條重要公路縱橫交錯,城西高速口距市中心8公里,城南高速口即將建成通車,是遼寧省鐵路、公路密度最大的縣級市之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使調兵山成為遼北重要的交通樞紐、輻射周邊地區的重要物資集散地。

          調兵山是一座資源富聚的城市。全市已探明礦藏10余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全國500強企業——鐵法能源公司座落于此,年產原煤2300萬噸。煤層氣儲量98億立方米,煤矸石存量3900萬噸,境內建有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煤矸石發電、15萬千瓦的風力發電企業,被譽為煤電能源之城。優質建筑石材——青石儲量數十億立方米,硅灰石儲量5000萬噸,鉀長石儲量2000萬噸,溫泉、礦泉水等資源也非常豐富,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調兵山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占地面積26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再生資源產業園為全省兩家其中之一,中國大唐、國投集團、京糧集團等國內知名企業先后在這里落戶,嘉冠石化、小王子食品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其中30萬噸燃料乙醇是新一輪東北振興以來,國家在東北布局的首批重大項目之一。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結合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的實際需要,構建了“三大兩特一精”產業體系,“大能源、大健康、大文旅、特色智能裝備制造、特色新型材料和精品農業”六大產業集群日益發展壯大,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探索出了一條由依托煤向延伸煤、超越煤突圍重生的發展路徑。

          調兵山是一座海納百川的城市。1958年建礦以來,一批批創業者陸續開進礦區;1982年建市以來,更有四面八方精英紛至沓來;1998年開展招商引資以來,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的企業在調兵山落戶。據初步統計,來自域外的調兵山人已占據總人口一半以上,共有漢、滿、蒙、回等23個民族匯聚于此,他們賦予了調兵山極強的包容性。著力優化營商環境,主動簡化辦事程序,實施“項目管家”制度,推行容缺受理、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點對點保姆式服務,將企業注冊時限縮短至1個工作日,不動產登記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50個工作日以內。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7.74億元,增長5.6%;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12億元,增長19.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59億元,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9.68億元,增長25.1%;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63.36億元,增長4.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0432元,增長11.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7128元,增長7.2%。

          2022年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完成54.19億元,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2億元,增長12.4%;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4.68億元,增長2.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2億元,增長5.9%;規上工業增加值完成33.14億元,增長0.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1798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3478元,增長1.3%。

          調兵山總人口21.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9萬人,農村人口2.8萬人。全市有漢、蒙古、回等28個民族,漢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4%。

          調兵山處于北緯42.5度,屬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600毫米,是世界公認的農作物黃金種植帶。全境地處遼河洪積、沖積平原,整體地貌呈壺形,屬低山丘陵平原,地勢南北走向,西高東低,境內可利用土地面積為64.7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積的24.9%。境內河道屬遼河流域,水資源總量為7304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84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采量2820萬立方米。全境已探明礦藏達10余種,其中煤炭儲量22.59億噸,占遼寧省總儲量的1/3,現可開采儲量7.4億噸。全國500強企業鐵法能源公司坐落于此,年產原煤2300萬噸。煤層氣儲量98億立方米,煤矸石存量3900萬噸,建有裝機容量60萬千瓦的煤矸石發電、15萬千瓦的風力發電企業,被譽為煤電能源之城。優質建筑石材青石儲量數十億立方米,硅灰石儲量5000萬噸,鉀長石儲量2000萬噸,溫泉、礦泉水等資源儲量豐富,未來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調兵山市,屬于遼寧省,是一座美麗、祥和的縣級市。位于遼寧省北部,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大陸性氣候,是一座美麗的園林城市。其獨特的地貌、豐富的煤礦鐵路專用線、全球各地基本淘汰卻在本地所使用的蒸汽機車使得調兵山市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旅游者。2021年底,調兵山市建成區面積共18.95平方公里。

          城市道路:城市干道網形成以南北干道為主,東西向聯系為輔的“三縱四橫”道路格局,市區主要街路有32條,總長度為143.46公里,柏油路面達100%?!叭v”即調兵山大街、中央大街、工人大街。調兵山大街為交通性干道;中央大街為城市主軸線,是生活性干道;工人大街為交通性干道,目前已成為新梨公路過境路段?!八臋M”即沈環線、調隆路、調興路、北山街路。其中沈環線為106省道,東至鐵嶺市,西通法庫縣。

          園林綠化:調兵山市已經連續多年在全省的綠葉杯評比中名列前茅,于2001年晉升為省級園林城。2006年,申報創建國家園林城市。2008年,被建設部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成為東北地區首個晉升國家園林城市的縣級市。2021年底,調兵山市建成區面積為18.95平方公里,人口為19.5萬人;綠化覆蓋率為42.48%;公園綠地面積為169.88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8.71平方米。

          供水:調兵山市城市供水日供水能力為8萬立方米,實際日供水量6.1萬立方米左右。截止2021年底,供水用戶達88446戶,供水人口在18.6萬人。

          供暖:城市供暖企業主要有兩家,供暖總面積938.98萬平,(實供面積759.19萬平)。分別為:調兵山市潤鑫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現有換熱站55座,區域鍋爐房2座,在網面積903.98萬平,實供面積約729.19萬平,民用供暖73145戶,商業供暖3326戶,公用供暖795戶,總戶數77275戶。市區內供暖主要有煤矸石發電公司和鐵煤熱電廠兩座熱源中心,年耗熱值約361萬吉焦,消耗煤炭2.4萬噸。一級網管線長度28.3公里,二級管網長度124.8公里。晨安物業供暖公司,供暖在網面積35萬平方米,實供面積30萬平。負責8個小區、2所學校、1個農貿市場的供暖?,F有換熱站4座。供暖車間1座。

          供氣:城市供氣分兩個系統,即鐵煤集團煤氣公司系統和奧德集團系統。鐵煤集團煤氣公司目前年總抽采能力可達6800萬立方米(純量)。其中地下開采,年抽采量約為5852萬立方米(純量)左右。地上開采,年抽采量約955萬立方米(純量)左右。2021年煤層氣總銷售量(指41%濃度煤層氣年利用量)4044萬立方米,主要負責供應集團職工、鐵嶺城市居民用氣及工業用氣。奧德集團煤氣供應來源于鐵煤集團煤氣公司,2022年7月,煤層氣總銷售量達569萬立方米。主要負責供應調兵山市政居民用氣。

          污水處理廠:城市現有兩座污水處理廠,即調兵山市城市污水處理廠和調兵山市城南污水處理廠。調兵山市城市污水處理廠總建筑面積2775平方米、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噸,截止2017年底,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5萬噸,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新建調兵山市城南污水處理廠總建筑面積3150.4平方米,日處理污水能力3萬噸,截止2021年5月27日,該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2.2萬噸,水質達到國家一級A標準。

          垃圾處理:截止2021年底,市環衛辦公室主要負責全市265萬平方米路面的清潔保潔任務。公廁清掏和垃圾清運的具體作業,城市生活垃圾實現日產日清。調兵山市現有垃圾場一座,位于調兵山市曉南鎮高力溝村西楊家溝,總占地面積18.6公頃。調兵山市現有生活垃圾轉運站三座,位于大明鎮(顧家房村)、曉明鎮(夏家樓村)、曉南鎮(劉景荒地村),總占地面積為1500㎡,建筑面積500㎡。日處理能力25噸。

          [文化]調兵山市依托基礎文化設施,積極推動文化創新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工作亮點紛呈、成果豐碩。

          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組織開展了積極健康、生動活潑、內容豐富的城鄉文化活動,文化藝術節活動已成為群眾參與最廣泛、活動內容最豐富的文化品牌。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科學健身、全民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斷加強學校體育項目規范化管理,切實提高業余訓練水平和運動成績。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持續推動村屯、社區書屋建設,全市34個行政村、25個社區書屋實現全覆蓋,設施設備不斷完善,服務質量不斷提升。文化信息資源共享進村入戶完成“村村通”直播衛星覆蓋工程,全市數字化改造全部完成,有線電視實現村村通。

          文化產業發展成效顯著。蒸汽機車博物館成功申報市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成為我市文化產業發展新亮點。積極培育特色文化產業,打造特色文化產業品牌。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和文化資源優勢,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夯實經濟基礎,形成了蒸汽機車影視城、蒸汽機車旅游專線和蒸汽機車陳列館等產業鏈,有力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全市有市級圖書館1個,市級文化館1個,鎮街級文化站5個,村級文化室34個,社區文化室25個,文化產業經營網點95家,其中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22家,歌舞娛樂場所35家,書刊經營場所15家,音像制品出租、出售4家,電子游戲場所3家,印刷廠12家,電子出版物1家,健身房4家。

          [教育]調兵山市以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核心任務,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目標,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持續鞏固提高“雙減”工作水平,積極落實基礎教育“十四五”重要部署,大力實施基礎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不斷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構建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實際行動促進教育事業的優質發展。

          目前,全市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6所,公辦直屬幼兒園2所,小學11所,初中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教師學校1所、素質教育實踐學校1所。

          共有在職教職工2298人,在校學生15044名,其中小學生7163名,初中學生4119名,高中學生3407名,中職學生355名。

          共有幼兒園57所,其中市直屬實驗幼兒園2所,學校附屬幼兒園12所,民辦幼兒園42所。共有民辦教育機構36家,其中學科類4家,非學科類32家。

          2021年我局被調兵山市委、市政府評為“為民服務真抓實干先進集體”、績效考評成績進入全市第一集團軍。全市已經初步形成各類教育協調發展的良好局面。

          [衛生]2021年我市醫療市場取得了極大發展壯大,現在發展到有醫療衛生機構189個,其中綜合醫院4家,一家大型國有三甲醫院(鐵煤集團總醫院),一家二甲醫院(市人民醫院),兩家一級醫院(德隆醫院(一級)、圣誠醫院(一級),??漆t院2家(友誼精神衛生醫院、王視眼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2家,門診部3個,個體診所108家,村衛生室42家,鐵能集團各礦衛生保健站7家。

          全市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429張,其中鐵煤集團總醫院1030張,調兵山市人民醫院130張,德隆醫院20張,圣誠醫院30張,精神衛生醫院69張,王視眼科醫院2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0張。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6.94張(人口:206058人),(鐵嶺市規劃配置指標4.9張,省規劃配置指標6.10張),社會辦醫院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16張 (鐵嶺市規劃配置指標1.2張,省規劃配置指標1.5張)。

          

        被强了还很舒服免费视频
      2. <video id="9aqbx"></video>
        <b id="9aqbx"><address id="9aqbx"></address></b>
        1. <video id="9aqbx"></video>

            <source id="9aqbx"></source>
          1. <source id="9aqbx"></source>
            <b id="9aqbx"></b>
            <table id="9aqbx"></table>